当前位置 :
地面沉降频现

基本解释

  当我们沉浸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喜悦中时,地面沉降却突然出现在我们的“脚下”。

  据央视报道,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,最严重的是长江三角洲、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。由于地面沉降,有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几十年后消失。

  地面沉降频现的消息引来了人们的普遍担忧。高速发展的城市为何突遭地面沉降“侵袭”?“地面沉降”原因在哪?分析称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建设高楼或为地面沉降诱因。

  面对如此场景,在感受GDP数字喜悦的同时,是否该静下心来思考?

  近日,在中国频发地面沉降灾害,就连京沪高铁也出现了地基下陷的情况,情况是不容乐观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在中国已经有超过半百的城市出现了地面降沉。我们应该有所警示,在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。不能让我们的心血付诸一炬。也许抗沉战略将会被启动。

  下面我们来看看重庆晚报的相关报道

  当经济和高楼在竭力上升时,中国人脚下所踩的一些地面却正在悄无声息地下降,这并非危言耸听。

  据央视昨日报道,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。规划称,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,分布于20省份。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200毫米的地区达7.9万平方公里,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。

  近2/3的省份、近8%的城市地面下降,逾8%。的国土面积下沉,中国地面下降情况令人震惊。宏观而笼统的数据尚且如此,重灾区等局部情况,更让人触目惊心:

  在华北,沉降区域达6万平方公里,接近华北平原的一半,北京、天津均系受灾城市。在长三角,沉降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1/3,上海市、江苏省的苏锡常三市沉积中心区的最大累积沉降量分别达2.63米、2.8米。

  尤其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沉降最严重时期并致力于“控沉”的上海,虽然下沉速度已大幅降低,但情况仍不容乐观,“城市平均标高才4米,而黄浦江涨一次潮就高达5米多,再继续沉陷2米,上海立刻就会陷入汪洋”之类预警,近年就频频被提及。

  中国地面沉降情况严重至斯,实际上早已引发各方忧虑。毕竟,在表面的灾情背后,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、公众生活带来的伤害,更让人担心。

  比如沉降会破坏住宅、厂房、路桥、输水输气管线,导致经济损失——据权威机构评估,数十年来的地面沉降,造成长三角经济损失3150亿元,造成华北平原经济损失近3328亿元。

  此外,地面沉降还可能带来海水倒灌,隐患巨大。这点,去年肆虐曼谷多月的特大洪灾即是例证。据说,这场洪灾除了天气原因,最大因素就是地面沉降导致海水倒灌,无处泄洪。

  看来,地面沉降不但正在不断侵蚀已有的改革成果,也已影响到现在及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。地面沉降危机,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。

  可喜的是,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获国务院批复,就意味着全国范围内防治地面沉降已被提上议事日程,“控沉”战略有望在全国推进。

  但防治规划能否落到实处,“控沉”战略能否顺利推进,还有待观察。毕竟中国的地面沉降危机不是因为自然因素,而是人为因素——近30年来,随着城市化、工业化高速发展,地表水污染严重,生产、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地下水。而过度开采地下水,必然使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,导致地面沉降。

  所以,地面沉降危机,始作俑者还在于各地“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。如果GDP至上的发展观不能纠正,地方就很难有动力去关注并解决地下危机。

  此前,“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相当于全省1/8国土面积”、山西及全国地陷事件频发的报道,引发了舆论对各地疯狂索取地下资源却又重地面、轻地下的发展模式的反思。但反思过后,真正付诸改变的却并不多见。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面沉降危机,不能再这样止于反思了。

  很喜欢这样一个比方:地上发展好比外科的事,而地下治理则好比内科的事,一个人要健康,不能只要外科不要内科。经济社会发展,也是如此。各地不能在只看“外科”不看“内科”,而应及时转变发展观念,地上地下并重,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。

  否则,即便GDP再壮观、地上高楼大厦再漂亮,地面沉降愈演愈烈甚至“沉没入海”,再风光的地上成就也只是虚无的好梦一场。

保卡通(baokatong.com)汇总了汉语字典,新华字典,成语字典,组词,词语,在线查字典,中文字典,英汉字典,在线字典,康熙字典等等,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,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。
声明: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邮箱:  联系方式:

Copyright©2009-2021 保卡通 baokatong.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2822号-5